1、有“才能”還要加上“勤奮”
“才能”及“好運”確實是優勢,但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,我們能做的是“借力使力”,這是“時勢造英雄”的功夫,但 “有才能、有機運”不一定保證成功,我要特別強調的是“勤奮”,自己決定願付上代價,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掌控的成功秘訣。最近在美國有一本暢銷書,叫“Outlier”,意思是“門外漢”副標題是“成功之道”,書內談到學習每樣新的武藝,可能是電子、音樂、藝術,工藝等,要能成為專家,至少要花一萬小時或十年苦練的功夫,我們看到“朗朗”在奧運上的顯示,他年紀輕,但有誰知道他每日花多少時間在演習呢? 要成功,就要從我們自己能改變的地方開始著手:“要勤奮”,願付上代價,要專注,肯犧牲自己其他的興趣和嗜好。明天在迅速的網際網路的時代,雖然資訊的收集需要的時間大大削減了,但要做好一件事,成為行業的專家,這“練功”的努力依然不可少,你讚成嗎?
2、要有“成熟的態度”
這是你對人生的態度,和人交往的態度,與他人應對相助的態度,做事做人的態度,學習分享的態度,有些成功的人士心態依然像小孩:占有欲強,不滿足,不感恩,貪婪,不願與人分享等。我們要成為大人,要有成熟大人的心態;願分享,凡事“尋求雙贏”。
3、對你選定進入的行業有熱情
最好是“做你有興趣的事”,否則要“對你做的事有興趣”,全力以赴,不要懊悔,否則最好再做選擇。要找出做每件事的意義,要在做事的時候同時學習並成長。我常對我的同事說“要抱持公司給我們薪資來交朋友來學習”的態度來工作。對你進入的行業及工作,最好是有累積成長果效的,這才不會因“長江後浪追前浪”而被取代掉。有些工作是純幹體力活兒沒太多經驗累積,盡量避免,要麽盡速爬升到管人或管項目的領導層級,那就沒這顧忌了。
4、找到你自己最符合的舞台
舞台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有人說人生如戲,我們都是一出戲的主角。國王當主角的戲劇沒幾出,仍然是我們自己的戲曲最精彩。要找對行業,找到企業文化、治理、領導作風與自己相近或瀏覽的企業,找到作風授權的老板,能做導師或教練的上司;這是一種聰明的選擇,需要許多的保持,如對“高薪的誘惑”,對“地點近”,對“許多好朋友在一路”與“工作舞台”間選擇的保持。然後才能麵對挑戰,盡情發揚,做最好的自己。我們看到許多人在學校學習時能力相當,但到社會後因緣際會,有些人就顯示得很卓異,這是一個關頭因素。
成功是尋找自己最符合的“位子”,能盡情揮灑的舞台,做一個“唯一”而有獨特代價的人,而不是凡事爭做“第一”。
5、掌握對時機,做決定
我看到許多年輕人耐不住,不懂得“沉潛”的道理,常跳槽;縱使你是一位好老板,對這類員工,你也不願全力傳授,因你知這在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。要知道“時勢造英雄”有它“成熟”期,大勢到自然成,隻要“順水推舟”便可。有些人開玩笑說,寧可當市場上的老二,因老大作開路先鋒,投資大,風險也大,老二是“螳螂(prayingmantis)捕蟬(cicada),黃雀在後”,風險小些,我不對這策略做任何評論。
我要說的是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成熟期,智者順勢而為,待時機成熟時,全力以赴。但我們也要記取,機會隻敲一次門,機會隻給有預備的人,在這高科技的時代,也往往是“贏者通吃”。要有“清楚”的目標,要能“預備好自己”,要能有高度“警覺心”,當機會來敲門時,就能馬上反應掌握先機。
6、生命的導師
我們常說生命中的朱紫或智者,他可能隻是一句話,一個發起,一個典範打動你的心,而使你做徹底的轉變,我們說這是“開竅”,美國人說是“啊哈時候”。你的生命導師不必外求,他們就在你的身邊,隻要你有一顆受教的心,願意去尋求並傾聽別人對你的反饋(這很不輕易,因我們隻傾聽我們尊敬的人或順耳的話),接受別人對你的眼光,願意多體貼他人,願意在每件事做完後,對自己做一個反饋:我做得如何?下一次,我該如何做得更好?
7、扶植性的朋友
扶植性朋友的反麵是“消費性朋友”,他們不一定是“直接破壞性”的朋友,所以你不會有戒心,你會很安心的與他們交往,但是你越與他們挨近,越多的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,不知不覺會造成很大的“破壞性”,因您在浪費寶貴的資源和時間。所謂扶植性的朋友是“對你的生命目標、代價、人格塑造、興趣嗜好及成長經曆”有幫助的人,他們可能是學校的社團同伴,可能是項目小組同學,可能是興趣學習(如攝影社、吉他社、演辯社、合唱團、宗教社團)小組的朋友,甚至義工等。我加入了一些本地社團,對我的專業幫助很大,他們就是我的導師。在工作場合,我們將朋友分成幾個層級:一般朋友,個人的朋友及家庭朋友,越多的個人或家庭朋友,你的生命會越豐厚。到了退休時,我們要靠的是“老友,老伴,老本”。多結交“扶植性朋友”,這些朋友會越陳越香。
8、“終生學習”的能力和態度
學習是一種態度和習慣,許多人在新年初立誌“每月要讀一本書”,對我而言,這太輕易了。因我隨時在讀書,好奇心驅使我不斷的在問問題,讀書找答案。我們要隨時保持一顆好奇的心,不懂就找懂的人問,找答案,如此,每日學習進步,個人的能量也在增長,生命也會增長,更豐厚多彩。
9、傾聽及反思的能力
我們現今的社會及學校的教育多正視“講”的能力,“溝通”就是要會講,講清楚曉暢。其實這隻說對了一半,因完全的溝通更主要的是“傾聽”的能力。我們要有能聽的耳,要聽得曉暢,要用“心”聽,聽得到對方“沒講出來”的心裏話,要能全神貫注,要能成為對方的鏡子,讓他看到他自己。
當沒有聽眾時,我們要有自己反思能力;要問我自己做得如何?給自己打打分。要問我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時,我會怎麽做?會有不同的做法嗎?
當我們去聽一場講演後,我們要問自己,哪些要點對我特別有感覺?列出來1、2、3,我怎麽應用在自己身上來改變自己?我如何啟動?什麽時候開始啟動? 這也是反思學習的能力。寫日記是一個不錯的方式,可以幫助自己做反思總結的舉措。
10、有目標,但不保持走“預先打算好”的路徑
最終,我要談的是如何創建自己的成功路徑圖。我們都知道要做打算,設定目標,行動方案,如果你做了,那我要給你“提高一層級”的發起,就是:要有目標,但要燒掉你“預設”的路徑圖(如果你還沒有做打算的習慣,要先將這習慣養成為再來看這節)。我們隻要帶著指北針,隨時掌握既定的大方向,也要隨時有警覺心,要能靈活應變,一麵走一麵學習,甚至調整自己,麵對新局。
就如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遜說的:“這是一個從來沒經曆過的金融大海嘯”,大部分企業明天談的策略“不是如何成長”,而是“如何不失敗?”,這是我們從來沒經曆過的情況,在學校,MBA課堂也沒教,我們必須自己學會“警戒,靈敏,學習,調適”,而不能靠預先設計的路徑圖。
(责任编辑:怒江傈僳族自治州)